找到相关内容328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

    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13昙鸾认为,缘佛愿力,必能速证一生补处位。所以,...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271186.html
  • 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与生存方式

    生活了。百姓生活里固然有儒学的影响,这一方面是长期的教育和范例作用对于社会造成的观念积累,另一方面是儒学本身以世俗伦理为基础,并不等于儒家士大夫介入平民生活。   中国人缺乏彼岸世界的关怀,没有独立的...积赚下来慢慢花,并不考虑扩大再生产,没有资本的积累。   没有执著的信仰,就不会探索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也不会有科学。中国历史上单个的发现和发明很多,随便可以举出一些许多比西方早几百年,上千年。但因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071204.html
  •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

    。国土使人有所依附之恩。三宝有救渡众生脱离苦海不思议之恩。众生恩是佛教独有的,体现了众生平等、社会一体的思想。又由于重视布施进而也重视福德,犹如农夫耕田即有收获一样。印度佛教一面讲布施积累福德,一面又...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071302.html
  • 宗密论“圆觉”

    构成宗密佛教思想的核心。   从宗密对洪州禅的批评中,似乎为我们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宗密通过数十年的寻师访友,积累了极其丰厚的经典学问知识,也获得了有关心性顿悟的禅法修行经验,在传统佛教向禅宗佛教迅速...

    潘桂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571335.html
  • 印度禅与中国禅

    现在讲现代化,搬出这老东西做什么呢?告诉你,我们先不管禅实质是如何的,在欧美一些国家中许多经理人才每天都要打坐一阵,积累精力,然后便有能力处理经理事务。由此说来,古老的东西还没有过期,若加以好好引用,...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071355.html
  • 郑晓江: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在佛教的社会性、公益性、人类性上,而佛教在临终关怀中的运用恰恰是其人间性的最好体现途径与方式之一。   三 佛教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临终关怀的精神性资源,而且,也有着...

    郑晓江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0373234.html
  • 王雷泉: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前瞻

    各种教学培训,为未来的佛教大学积累资粮。 佛教大学并非是佛学院的量的放大,它与专门培养教职人员的佛学院有着质的区别。佛教大学是以佛教界为主体,面向社会举办国民教育的私立...

    王雷泉 (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2773263.html
  • 张元隆:佛法的安心之道——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

    一生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太多。事欲与烦恼欲是不同的,我们是欲界的人,当然有饮食的卧具、医疗、资生什具的事欲;但过度地享用,或不断地追求、积累乃至奢侈浪费,那就是烦 恼欲了。 ...

    张元隆 (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2473334.html
  • 刘逢军养生感悟100条

    "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

    刘逢军

    |养生|防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20235073469.html
  •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

    ,乃功勋之所立。也就是指确立修行目标,体悟本具的佛牲,即使吃饭睡觉也不忘记此事。   2、“奉”,如人奉事长上,先致敬后承奉。即是以“见牲”为目标从事种种   修行,时无“向背”积累功勋。   3、“...

    如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5.html